伏羲女娲的蛇、庄子的梦、柏拉图的山洞, 都在描述人类的高等文明

发布日期:2025-02-02 16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人类文明的“钟摆”,正在被推向伏羲女娲时期,人类的“终极复古运动”即将开始。

人类的文明,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,而是分等级与层次的。

从大的文明的历史观来看,人类文明的表象,会呈现一种“低→中→高”的发展轨迹。

而从文明的内核来看,依靠人类对表象世界的认识,是很难从低层次的文明,发展到高层次文明的。

现代人类文明,如果放在大的文明的层次、结构上来看,其实仅仅处于中下层次。

现代文明依靠现有的认知框架,以及认知能力,也是难以突破文明发展的局限,向中等文明发展的。

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:

人类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,基本上已经停滞快一百年了。

那么,为了帮助人类能够通过自身的深度学习与研究的能力,去突破到中等文明,进而向高等文明发展,在人类文明开端的阶段,就让人类中的某一族群拥有了对高等文明的基础性认识。

这个主要的族群,就是中华民族。

而这种能够把人类带向高等文明的基础认识,就是对“重叠结构世界”的认识,以及人处在“重叠结构世界”中的“重叠结构人体”内,提升认知能力的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练习方法。

一、伏羲女娲蛇身图

中国古代的“伏羲女娲蛇身图”所表示的,并不是后世所认为的人类的生殖繁衍,而是用雌雄两条蛇交尾时的这种情景,来表示“重叠结构世界”的模型。

雄蛇代表的是“重叠结构世界”中的“显性世界”,雌蛇代表的是“重叠结构世界”中的“隐性世界”。

二蛇相互缠绕,代表的是一种“重叠”的关系。

二尾相交,代表的是二者的“连通”关系。

用这种二蛇交尾的情景,来表示“重叠结构世界”的概念,所以,在“伏羲女娲蛇身图”的边上画满了上古“数术”的各种符号,“数术”就是基于“重叠结构世界”这一原理基础上的应用。

二、庄子《齐物论》与“庄周梦蝶”

庄子的《齐物论》,到目前来看,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部,用汉字的常规字义写成的关于“重叠结构世界”的理论专著。

而其结尾所提到的“庄周梦蝶”,则是用人类的共同经验“梦”来比喻“重叠结构世界”和“重叠结构人体”。

庄子想通过“梦蝶”这个模型,来表示“显性世界”中的庄周与“隐性世界”中的蝴蝶,是“重叠”存在的。

三、古希腊“形而上学”与柏拉图“山洞隐喻”

我们先要对古希腊的哲学作一个界定:

从亚里士多德开始,朝现代方向的这一段古希腊哲学,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古希腊哲学,而是一种“现代化的古希腊哲学”;

真正意义上的古希腊哲学,是到柏拉图为止的古希腊哲学。

在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古希腊哲学中,所形成的“形而上学”,其实是一些“内在感知”能力超强的人,自发形成的对“重叠结构人体”以及由此引申开的“重叠结构世界”的朴素认识。

到了柏拉图,他在《理想国》里,用一个“山洞”的模型,非常清晰地把“重叠结构世界”以及“重叠结构人体”进行了形象地比喻。

“山洞”以及“山洞中被固定住的人手上的玩偶”就是“隐性世界”以及“隐性人体”。

而“山洞的洞壁”以及“洞壁上被火光投射上去的玩偶的投影”就是“显性世界”以及“显性人体”。

四、中华文明肩负着推动人类文明走向高等文明的历史使命

真正意义上的古希腊哲学时期,虽然对“重叠结构世界”以及“重叠结构人体”有过一些深刻的认识,但是这些完全依靠当时古希腊人群中的一些极少数拥有天赋的人的“内在感知”而形成的认知,很难在社会大众面普及,甚至在知识精英阶层中也很难普及。

而在中华文明的开端,伏羲女娲时期,中华先祖不仅对“重叠结构世界”以及“重叠结构人体”有着深刻的认识,同时还开创了让所有人都能认识“重叠结构世界”以及“重叠结构人体”的内在感知方法,并且,在部落层面全面普及推广了这种方法。

这种方法就是“心智系统转换”——摆脱“显性人体”上的“低层次的心智系统”,转换到“隐性人体”内的“高层次的心智系统”。

在伏羲女娲时期,中国人不但创造、普及了“心智系统转换”这种方法,还创造了一种图示,专门用来记载这种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的方法。

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,就使得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保存下来了认识高等文明的基础。

这种用来记载“心智系统转换”练习方法的图示,就是汉字最早的起源,其内涵就是汉字的“本源字义”。

汉字的“本源字义”,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,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,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古本《老子》,包括《帛书·老子》《郭店楚简·老子(甲本)》,以及孔子的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论语》,都是用汉字的“本源字义”写成。

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动力,很像是一种“钟摆”,每次朝向新的方向的摆动力度和高度,都来自于“复古运动”的远度与高度,当人类的文明要进入到中高层文明层级的时候,这个“钟摆”一定要摆回到中国伏羲女娲时期,这样,人类的进程才能突破现代文明的局限,进入到高等文明。

汉字的“本源字义”已经被破译出来,对于第一次接触到“本源字义”的读者,建议先观看视频专栏《“黄帝密文”识字班》。

马王堆《帛书·老子》中用“本源字义”记载的“心智系统转换”方法详情,发布在专栏《解放“道德真经”》。

《老子》上古本《郭店楚简·老子(甲本)》中用“本源字义”记载的“心智系统转换”方法,完整上传于专栏《黄帝老子真经》。

而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中用“本源字义”记载的由孔子实践和总结的独特“心智系统转换”方法,非常适合现代人从基础到进阶一步步练习“心智系统转换”,详情发布于专栏《向孔子学功夫》。

真正复兴中华原生文化,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,需要心智玩家的读者共同参与:共同学习“心智系统转换”,在自己的生活中应用“心智系统转换”,成为中华文明复兴的最早实践者与分享者。